2011/05 月號

媽媽寶寶/提供
 
許多寶寶在學走路階段,或多或少會有墊腳尖的動作出現,看在父母的眼裡,難免擔心是不是身體或發育進程出問題了!?其實大多數的墊腳尖生理原因不明,只要注意寶寶的發育進程是否跟上,墊腳尖只有走路時才出現,蹲或站時腳跟可著地,等寶寶再長大一點,還是會恢復正常的,父母不必太過擔心。
 
文╱張雪惠;採訪諮詢╱馬偕紀念醫院骨科主任劉士嘉醫師;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職能治療師李國鳳;攝影╱陳炳煌;演出╱寶寶許家榮‧李晉
 
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www.mombaby.com.tw
陪伴妳度過完整孕期280天!
 
馬偕紀念醫院骨科主任劉士嘉醫師表示,在門診常見的幼兒墊腳尖,以生理性的原因較多,仔細檢查,可見寶寶的後腳筋並沒有過短或過緊的問題,亦沒有異常的神經反射,發展進程也都正常,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因為發燒、疾病,造成神經或肌肉方面機能的影響,他進一步解釋:「他不論走或是小跑,就是會墊腳尖,換言之,會蹲、站立時會平踩,只是一走路就墊腳尖,像這樣的孩子大都是生理性的。」一般而言,多數幼兒期的墊腳尖,約滿兩歲之前會消失,大於三、五歲仍不見改善,病理因素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了。
 
容易墊腳尖走路的原因?
 
 
 
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李國鳳表示,一般容易出現墊腳尖走路的原因,主要有以下五種情況:
1.長短腳:墊腳尖通常是兩隻腳一起墊著,如果只有一隻腳墊著,有可能是因為長短腳,或是一邊的張力比較高,張力較高的就會墊腳尖。
 
2.感覺統合失調:就職能治療而言,會較著重於寶寶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,其前庭、本體覺與觸覺的整合出現問題,例如20﹪自閉症小孩會出現墊腳尖,因為墊腳尖可以帶較多的搖晃感和不同的關節壓力刺激,他喜歡前庭刺激與本體覺刺激,所以他喜歡墊腳擺動身體搖晃,這也是他喜歡墊腳走路的可能原因。
 
3.觸覺防禦:寶寶也可能是因為觸覺防禦(過度敏感)而造成墊腳尖,這麼做是為了減少腳與地面接觸的面積。例如:寶寶有時候突然踏到冰涼的地磚,也會出現墊腳尖的動作。
 
4.阿基里斯腱(後腳筋)太短:這部分較難論斷因果,究竟是因為後腳筋太短而造成墊腳尖?還是因為長期墊腳尖造成後腳筋太短?
 
5.神經肌肉骨骼問題:這是最為嚴重的情況,因為腦性麻痺或部分先天性疾病,也會導致寶寶有墊腳尖的習慣。
 
如何區辨正常與異常?
 
 
有些寶寶在學步時期,出現墊腳尖走路的行為,這到底是正常或異常?以下分別論之。
 
正常情形
 
劉士嘉醫師表示,父母可觀察寶寶墊腳尖走路的頻率,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,若寶寶有時用墊腳尖的方式走路,有時恢復正常狀態,則毋需擔憂。一般來說,寶寶大約在四歲之後運動協調才發展成熟,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穩都不用過度擔心。以下兩種狀況非常常見,但皆屬正常,爸媽不必太擔心。
狀況一:一走路就墊腳尖,但站立不動時就踩平,或是也可以蹲的很好。
狀況二:有時候墊腳尖,有時候又正常走路。
 
異常的情況
 
劉士嘉醫師表示,「最擔心的是先天後腳筋有問題,或是足部有異常,但若是諸如此類的情況,孩子在還不會走路時,可能就會有其它的異常出現,不太會到學走路時才發現墊腳尖的現象;因為既然是病理性的,還沒學走前,腳的活動或像是幫他穿鞋子的時候,可能就會不對勁的異常訊號。」
 
復健與治療方式
 
李國鳳治療師指出,治療墊腳尖的同時,必須先個別處理疾病問題,再來做復健較為恰當。尤其一些退化性疾病,會越來越惡化,必須另行處理,不然一直做復健,治標而不治本,「這種寶寶反而有更嚴重其他疾病問題,墊腳尖只是被反應出來的其中一種症狀。」
她建議,通常會從復健運動做起,例如被動的去壓寶寶的腳板,拉腳筋(拉鬆過短的筋);若是感覺統合問題,就必須進行感覺統合治療;當找不出寶寶墊腳尖的原因時,家長應反覆提醒寶寶要踏平,或是提供誘因以改變習慣,甚至可以讓他穿上硬底的鞋子,進而矯正過來。「若是肌肉張力真的太強,也可以打肉毒桿菌,可是打完會無力一陣子,但這是非常嚴重或極度重度才會去做的,但遺憾的是,有時候打了肉毒桿菌不一定能夠改善症狀。」李國鳳治療師補充說明。
 
給爸媽的小叮嚀
 
1.劉士嘉醫師提醒,爸媽不要道聽塗說,太聽信坊間廣告商的商業資訊及網路上不當的誇大資訊。
 
2.剛學會走路的幼兒,雖然不太可能單單因走路跌倒而造成顯著傷害,但卻可能因跌倒而發生撞傷或挫傷等不要緊的小小傷,加上寶寶通常不能清楚表達,局部也不會出現異狀,父母就要細心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。劉士嘉醫師指出,父母應仔細觀察寶寶走路是否出現一拐一拐的跛行的現象,或者躺在床上踢腳時,看寶寶是否能對稱的踢得好;除此之外,也可壓一壓寶寶腿部各部位,看看寶寶是否會有疼痛的反應。一般而言,如果只是突然出現的步態異常,但毫無其他異狀,例如局部壓痛腫痛,局部紅腫、發燒、體能或食欲變差、無法走路等,突然出現的步態異常若在兩星期內即恢復正常,就可能只是上述的小小傷所造成。
 
3.劉士嘉醫師表示,在臨床上曾有3~4歲的小朋友仍會墊腳尖走路,但檢查過後仍是正常的,其實像這類型的孩子,除非在其他科別,可檢查出異常,到了一定年齡,因體重的關係,就可能會正常走路,父母不必太過擔心。



原文網址: 寶寶墊腳尖走路正常嗎? | 媽媽寶寶 | 雜誌櫃 |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://mag.nownews.com/article.php?mag=5-8-5521#ixzz1t6q0PpWJ

 
寶寶是扁平足嗎?(自學前教育2008.10轉載)

寶寶是扁平足嗎?
文/高麗芷|感覺統合專家

寶寶現在7個月,腳ㄚ厚厚的,看不出有所謂的足弓,很擔心是扁平足,怎麼樣才會有足弓?大約要多大年紀呢?(豐原|瑋庭)
回答:
許多新生兒在產房留的腳印即顯出清晰的足弓,但部分孩子的嬰兒肥較嚴重,要到1~1歲半脂肪減少,才顯現足弓。如果發展稍慢一點,也應在2~3歲間形成足弓。不過,不是所有的扁平足都要擔心,除非孩子出現平衡能力差、容易跌倒、走路姿勢怪(內八或外八)、鞋子磨損過快、走路容易累、會抱怨腳跟痛、小腿痛、膝關節疼或背疼等問題。依據國外的研究報告,2~8歲是足弓的發育期,如果經診斷有必要才需矯正:通常2歲以前觀察即可,並不需要做特別的治療。
4個預防扁平足的簡易方法:
你的寶寶才7個月大,請不要太擔心,應先從日常生活裡來積極預防。以下提供4個簡單的方法:
1、按摩腳掌部位:用拇指在腳掌足弓位置作指推,將足底骨頭、韌帶、脂肪推向正確的位置,亦可達到消除足部疲勞的目的。
2、誘導寶寶多爬:爬行的時候,可大大鍛鍊足部韌帶,有助足弓之形成。
3、穿適合的鞋子:學站、學走時,給寶寶穿鞋底內足弓處有拱起設計、鞋跟稍高、鞋面不是太軟的鞋子。此種設計的鞋子,有助足部韌帶較弱的寶寶步態穩定。
4、玩踮腳尖走路:1歲半以後,可教孩子每天踮起腳尖走走路,強化足弓韌帶。
扁平足的盛行率為20~30%,含一足與雙足扁平;它形成的原因並無定論,國外曾有遺傳、性別等方面的研究報告,但並不是絕對的。由於足部的每一塊骨骼是靠韌帶連接,如果韌帶鬆弛,當站立或行走時,另弓的弧度會降低。嚴重的話才會整個足弓塌陷,甚至往外凸出,走路時腳步聲重,或習慣拖曵而行。爸媽從小多留意孩子的走路姿態,是可以及早協助孩子改善的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紅毛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